產后媽媽必讀新生兒哺乳知識

  產后媽媽分娩后1~5天的乳汗為初乳,第6~10天的乳汁為過渡期乳,11天后的乳汁為熟乳。產后1~2天,產婦擠壓乳房時有渾濁,淡黃色的液體流出,到產后3~4天乳汁轉為較稠的清白色乳汁。不少產婦以為初乳顏色發(fā)黃清稀,不像乳汁,也不干凈,是“陳奶”或“沒營養(yǎng)”而擠掉不用,這非??上?。初乳營養(yǎng)豐富,所含的蛋白質和免疫球蛋白(能抵抗疾病的一種蛋白質)比過渡乳和成熟乳都高,其中的蛋白不但量多,而且鹽分較高,在胃里形成的奶塊小,容易被消化吸收;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量比成熟乳高出五六倍,可使新生兒的消化道和呼吸道粘膜免受大腸桿菌\沙門菌\呼吸道病毒等的侵襲;初乳中脂肪含量較低,所以更易于消化。

  初乳所含成分十分寶貴。產婦應盡早開始哺乳,使新生兒吃進全部初乳,這對孩子的發(fā)育和健康非常有益。

  在分娩后1~2天,產后媽媽乳房便開始分泌乳汁。妊娠期間卵巢和胎盤產生大量雌激素和和孕激素,前者刺激乳腺導管生長,后者刺激乳腺泡增殖。但這兩種激素同時還抵制腦下垂體所分泌的生乳素的釋放,因此這時乳房雖然增大,卻不分泌乳汁。孩子出生后,胎盤排出體外,因而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濃度陡然下降,解除了對生乳素的抑制,于是生乳素就使乳腺腺泡分泌乳汁,同時腦下垂體又分泌催產素,引起乳腺管壁的肌細胞收縮,將乳汁輸送到乳頭。孩子吸吮奶磁浮的刺激由神經傳到大腦,也使腦下垂體不斷分泌生乳素和催產素,乳汁就源源不斷地產生了。

  乳汁分泌也受大腦活動的調節(jié)。孩子的哭聲對母親是一種良性精神刺激,可以促進乳汁分泌;精神不好、勞累、疼痛、焦急、憂慮都可以延緩下奶,減少泌乳量。

  部分孕婦在妊娠晚期可以從乳中擠出少量清稀液體,它屬于初乳的成分,是正常現象。妊娠期應注意不要過多按摩乳房、觸摸乳頭或試擠奶汁,這些刺激可誘發(fā)腦下垂體分泌催產素,激發(fā)子宮收縮,對子宮保持穩(wěn)定的環(huán)境不利,甚至導致流產或早產。有過流產或早產現象的孕婦尤其要多加注意。

  早給孩子喂奶好處多。世界衛(wèi)生組織在全世界范圍內號召,剛分娩后就應開始哺母乳。這是有科學道理的。孩子吸吮乳頭是刺激下奶的有效方法。同時,足夠和反復地吸吮刺激可以長時間維持泌乳,保證嬰兒全天的乳量需求。早哺乳,乳汁就能早分泌,即使開始時奶水不足,但若堅持哺喂,加強營養(yǎng),充分休息,奶量也會逐漸增加。吮吸乳頭還可以使子宮肌肉收縮,促進產后子宮復原,恢復生殖系統(tǒng)正常的生理功能,這就是吸奶時經常感覺子宮陣陣收縮痛的原因。

  對于體弱、有病或手術分娩的產婦,如貧血、心腎疾病、產后出血、剖宮產或陰道分娩手術等,要根據產婦身體恢復情況合理延遲喂奶時間。早產兒吸吮能力差,有的叼不住奶頭??捎梦唐魑瞿溉槲桂B(yǎng),母乳比牛奶更適合早產兒的需要。

  目前,經剖宮產娛樂出的新生兒占有較大的比例。按照醫(yī)院的常規(guī)做法,新生兒需在嬰兒室觀察3天后才抱給母親。很多媽媽因此而失去了早哺乳的機會,加之活動不便,缺乏信心和奶量不足,常常導致母乳喂養(yǎng)的失敗。

  隨著母嬰同室的推廣,產科常規(guī)做法也在改變,醫(yī)生可根據術后新生兒的具體情況來決定喂奶的時間。大部分生后無窒息、無特殊難產經過、一般情況良好的新生兒,可在出生24小時后由母親喂奶,并實行母嬰同室,按需哺乳。剖宮產婦開始哺乳時需要他人的幫助、指導,自己也應樹立信心,克服行動上的不便。勤哺乳可促進下奶和子宮的復原,又可防止傷口粘連。
每位哺乳母親都要學會擠奶,因為在許多情況下都需要把乳汁擠出,例如,母親或嬰兒患病暫不能哺乳和吃奶,為保持奶量就需按時把奶水擠出來;緩解奶脹或漏奶;每次哺乳后排出剩余的乳汁……

  用手擠奶應講究一定的方法。事先消毒一個收集奶水用的廣口杯子,將雙手洗凈,杯子放置在乳房下方,身體略前傾,用手將乳房托起。大拇指、食指分別放在上、下、乳暈處,將乳頭夾在兩指之間,用大拇指和食指內側向胸壁處擠在乳暈下方之乳竇上,然后放松,這樣反復數次,乳汁就會滴出。用同樣的方法,再從左右兩側擠壓乳暈。要使所有乳房小葉中的乳汁都排出來,以利于下次的泌乳。

  經常按摩和擠奶,可使乳房保持松軟,乳頭伸展,既有利于下奶,又便于嬰兒吸吮。如果乳房很脹,乳頭疼痛,可用吸奶器來擠奶,吸奶器使用前要消毒。使用方法是先將橡皮球內空氣擠壓出去,將玻璃罩口對準乳暈周圍,緊貼皮膚不能漏氣,放松橡皮球,將乳頭和乳暈吸進罩內。擠壓和放松橡皮球幾次后,乳汁便會流進吸奶器的膨大部。

還有疑問嗎?請留下您的問題,15分鐘內回答您!